Tuesday, October 12, 2004

 

Blog——研究性学习的新利器

摘要:

本文首先对Blog的含义、类型和特点进行了介绍,接着简要谈了推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最后详细论证了将Blog应用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益处,当然也指出了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



关键词:Blog Blogger 博客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一、 Blog简介

(一)定义与背景

Blog是web-log的缩写,一般翻译成网络日志,简称网志。它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快速更新的个人网站,具有文章短、连结多、常更新、回应快、同好相吸等特色。写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常译为“博客”。

Blog对很多人而言,可能还是个新名词,实际上早在2002年2月底,它就开始成为美国纽约时报、联机杂志、MIT技术评论及PC杂志等媒体竞相探讨的热门主题;同年九月在大陆也开始掀起了“博客”热,大家热情高涨地投入到Blog在各个方面的应用研究。本文的着眼点是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谈谈将Blog应用于该领域的利弊得失,试图为研究性学习的推行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Blog类型

对于Blog的应用,不同的人会出于不同的目的,从而使Blog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1、个人杂志型

作者针对某些主题,每天贴出最新报导,其中有个人观察、网络文章连结及读者响应等,其中也有很多跟技术有关的网络日志,像在线学习邮报(www.eLearningPost.com)就是很有用的例子。

2、传统日记型

作者随时写下每日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同时也加入生活照片,像在线学习专家JayCross的网络日志就记载的很有趣。

3、网络导览型

作者以推荐当日值得一读的网络文章、网站、网络日志为主要任务,相当于过滤网络内容的义工,基本形式就是网络资源的连结,并加入作者的观点与评论,读者也可参与讨论。

(三)、Blog特点

Blog之所以被人们争相使用,是因为它既不同于一般的个人网站,又不同于BBS等其他网络应用,它拥有自己独特的优点:

1、Blog的创建工具(如http://www.blogger.com)非常方便,免费或只收取少许服务费,易于使用且体现个性化。美国最红的Blogger公司,顾客从申请到建置好自己的网络日志,只要十五分钟。单是blogger.com目前的用户数就已达数百万。

2、Blog即时更新的特点,使得用户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每天都能够将充斥大脑的各种繁杂信息加以精细地筛选、整理、反思和记录。这样日积月累的资料整理与记录,对于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不无裨益。

3、Blog个性化的特点,为每一位用户都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只要用户能忠实地表达自我,把自己生活中的所感、所思、所学分享出来,而且能持续下去,就肯定会有进步,同时也会在力求变化与创新中,提升自我的能力和视野,而这所有努力的轨迹又都已经记录在了网络上,它是用户展示自我、证明自己实力的最佳工具。

4、Blog分享与互动的特点,能极大促进各种专业人员技能的分享与提升。尤其是那种由大师带领的用于专业知识分享的Blog,更构成专业社群关注的焦点。如Userland软件创办人DaveWiners所写的blog,让使用者能快速取得并持续追踪Dave对内容管理系统的看法。美国O‘Reilly公司以出版软件技术书籍闻名,其创办者TimO‘Reilly所写的blog,也成为全球资讯技术专家获取开放源软件及最新网络科技讯息的管道。因此,对国外很多人而言,blog迅速演变成为其专业中最有效的新讯息来源,它不但能抓到产业脉动,还能掌握最新发展动态。blog中所提及的观点及文章,亦或成员间的辩论,所出现的时间都比用网络搜寻引擎能找到的快,更不用谈纸本书及或杂志了。blog是一条快速打入专业核心的通道,因为经由群体成员间深入的内部互动,blog已突显出专业上的权威性。像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知名教授黎加厚等人都创建了自己的Blog, 通过Blog来引导我们专业人员更快地成长成熟。

5、Blog同好相吸、精益求精的特点,体现着Blog社群最大的魅力。Blogger们虽然是个别书写,但却经常以小组方式互通讯息,他们会对作者的观点或反馈做出响应,形成群体思辨、梳理与整合的动力,是高凝聚力的网络社群。像大陆的中文blog心得集,就是个很成功的以blog探讨blog发展与应用的社群,成员间拥有高度的默契与互动。

(四)、Blog用户能力要求

1、Blog用户要有与他人分享的意愿和习惯,要能够自觉地甚至是习惯性地将自己的所感所思所学所获随时在Blog上整理和记录下来,要有一种自我表达和自我倾诉的欲望,要愿意享受与别人共享和交流的喜悦。

2、Blog用户要具备文字表达能力,要能够将自己整理和记录的东西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的表达出来,要让分享的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准确地捕获到你所传达的信息,比较容易的领悟你的观点,这将成为他进行信息再整理和加工的重要基础。

3、Blog对用户最重要的要求是持续力。因为恒心与毅力,向来都是人类心灵的最大考验,只有持续做下去,量变才可能产生质变,原来书写能力不行的,才会越写越有样子;原来不习惯分享的,在感受到分享的喜悦后,才会越来越开放。信息处理的能力,也就在这种坚持下培养起来。

4、Blog还要求用户养成多给别人掌声的习惯,因为Blog的最大能量是藏在群体互动之中,若是看到别人的Blog有感动你的地方,或是激发你什么新想法,都要设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一来是促成彼此相互激励的循环,二来是磨练自己把感受化为文字的能力。



二、Blog应用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利与弊

近几年来,我国自上而下,在中学教学中大力推行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就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总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就在于其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

从上述角度看,Blog应该能够成为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新利器:

1、Blog零起点、简单易用的特点,符合基础教育计算机技术普及阶段的需求。

2、Blog通过即时更新来进行资源的筛选与知识的管理,能够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全过程支持,无论是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还是表达交流阶段。

3、Blog可以由个人创建,也可以由小组群体共同创建,所以它能够支持研究性学习的多种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4、Blog通过构建网络社群和进行信息跟踪,支持共享性和持续性,能够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多元主体的、档案式的过程评价。

5、Blog的共享性和持续性,也便于老师对学习的管理、跟踪、监视和及时评价,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扮演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6、Blog能够完全体现研究性学习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而有利于促成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合作,培养了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或许在我们眼中Blog非常非常好用。但是对于中学生们来说,他们最初对于电脑、网络的了解,可能只限于网上游戏和QQ聊天,要他们能够灵活地应用Blog来进行信息处理和交流,并非一日之功。思想上,他们要有与人分享的意愿;能力上,他们要善于进行文字表达;意志上,他们要能够持之以恒。所以,有些学生可能一时很难适应Blog这样一种方式。但是,Blog毕竟能够为研究性学习开拓一种更加轻松的、开放的、简单而易用的环境,按照拿来主义的原则,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 Isaac.什么是Blog?.http://www.cnblog.org/index.html.2002-10.

[2]邹景平.网络日志(Blog)风潮下的思索.http://www.online-edu.org/author/index.html 2002-12.

[3]邹景平.让blog为我们加值.http://www.online-edu.org/author/index.html 2003-9.

[4]邹景平.中文blog推展下的省思.http://www.online-edu.org/author/index.html 2003-2.





通讯: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03级研究生



邮编:250014

电话:13156198002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